查看原文
其他

在古代,小鲜肉别看脸,看腰间的这道风景~~

大同日报融媒中心 大同新闻网 2020-11-13




游山西 读历史


畅游三晋大地,品读华夏历史,坚定文化自信,体味精彩人生。大同日报社、大同市博物馆联合在大同新闻网公号推出【发现大同】栏目,第一季以“品鉴文物”盘点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密码的“大同宝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同市博物馆,把镜头与目光对准这些“历史密码”……


资料图  ▲ 

在古代,

男子的颜值不在脸上,而在……

没错!腰间的这道风景线

才是他们社会地位、财富、品位、才学的符号

王臣权贵、文人士子、布衣凡夫

一定是泾渭分明,便于识别。


“满堂之座,视钩各异,于环、带一也。”

《淮南子》中这个奢华的场景极具画面感

宾客满堂,环佩鸣响

这腰间的钩饰竟然是最动人的风景。


资料图  ▲ 

质地、图案、花纹、制作技艺

就是一场时尚与艺术品位的比拼


而我们正是通过男子腰间的这道风景线

窥见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取向

甚至历史发展的根系与脉络


资料图  ▲ 

从草原上策马而来的鲜卑男子

如何以不一样的血性与勇武之气

来呈现不一样的北魏佩饰?




08




北魏佩饰



01

腰带的千变万化


古人腰间束带的历史十分久远,先秦时期即有同时束绑“大带”“革带”的习惯,这是我们所知最早的腰带。大带为丝织物,系于腰间主要起装饰作用,无法系缀重物。革带则更实用,玉佩、蔽膝之类有一定重量的饰物都系于其上。


春秋时期,带钩的出现与推广使腰带又向前演进了一大步,腰间同时束绑两条腰带的风尚逐渐被一条装有带钩的革带取代。


早期鲜卑族中曾流行一种人人喜爱的腰带,叫做“鲜卑郭洛带”,指一种镂雕瑞兽图案的带饰。


资料图  ▲ 

01

带钩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


带钩起源于西周,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用途:在古代为人们用于腰带上扣拢腰带。带钩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皮带卡,主要用于钩系束腰的革带,多为男性使用。


铜带钩  2004年大同交通苑北魏墓群出土


铜带钩  1987年大同云州区(原大同县)北魏墓出土



02

蹀躞(dié xiè)带


西晋以后,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蹀躞带”开始流行。蹀躞带是一种缀有垂饰的皮革制成的腰带,来自西域撒马尔罕粟特人的一种军事腰带。蹀躞自魏晋起开始在中原地区传播,到隋唐盛行。

资料图  ▲ 


蹀躞带主要由带扣、带鞓(tīng)、带銙(kuǎ)、蹀躞、䤩(chá)尾组成。皮革质的带鞓先钉数枚带銙,銙下有环,环上套挂若干小带即为蹀躞。

蹀躞七事

蹀躞带在唐代是五品以上武官的专用装束,因其上要挂七种物件,也被称为“蹀躞七事”。这“七事”分别为:佩刀、刀子、砺石(磨刀石)、契苾真(楔子)、哕厥[yuě jué](解绳结的锥子)、针筒(放文书)、火石。

盛唐以后,革带下的环逐渐废去,蹀躞小带直接穿过銙上的“古眼”垂挂下来。古代浪迹江湖的武者并不是把酒壶、笛子和剑全塞在腰带里面,而是使用蹀躞固定于腰间。


蹀躞带最初多见金属质地,在北朝后期出现的玉带,是高级贵族专用的服饰。从唐至辽、金,蹀躞带都曾是官服套装中的标准用具之一。蹀躞一直延续到明代还依然有零星存在。


影视资料图  ▲ 

翩翩少年郎、谦谦君子风,全靠这套装备~~


03

北魏时期的蹀躞式腰带

这组文物出土于大同市交通苑北魏墓群

为蹀躞式腰带的一部分。

共四枚:

附带扣的长方形带銙(kuǎ)一枚、

附桃形环的方形带銙两枚、

无环方形带銙一枚。


瑞兽纹鎏金银铜带銙   


2004年大同交通苑北魏墓群出土。

带扣长14厘米、宽4.5厘米。

底部鎏银,边框和图案鎏金,边框上铆有排列有序的铜钉,内里的图案为神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


瑞兽纹鎏金银铜带銙   


2004年大同交通苑北魏墓群出土。

銙长8厘米、宽4厘米。


桃形环的两端为鹰首,环身有一圈联珠纹。三枚方形带銙底部鎏银,边框和图案鎏金,边框上铆有排列有序的铜钉,内里的图案相同,均为瑞鸟,羽毛飘逸,形象生动。


04

大同出土的北魏铜带扣


铜带扣 1987年大同云州区(原大同县)湖东编组站北魏墓群出土。


铜带扣  1988年大同云冈区(原南郊区)北魏墓群出土。


铜带具  2010年大同御昌佳园北魏墓群出土。


铜带扣  1988年大同云冈区(原南郊区)北魏墓群出土。



02

金银铜牌饰


北魏男子何止一条腰带的装备?

自然还有很多彰显身份的饰品,

比如金牌饰、铜牌饰等。



镂空龙纹金牌饰




2002年出土于大同平城区迎宾街北魏墓群。

长4.6厘米,宽3.7厘米,厚0.2厘米。


此件牌饰整体近长方形,四边向内微弧,条形边框上饰有水波纹。框内镂空雕有一条飞龙,昂首向前,鬃毛卷翘,形态威猛,体现了当时成熟的金属加工工艺。





瑞兽纹金箔饰




1994年大同云州区(原大同县)安留庄北魏墓出土。

长5.5厘米,宽4.3厘米。


这件文物为北魏时期的金器,器物近似长方形,上部、左部、下部都饰有水波纹,器物中心锤揲出一只瑞兽,四足直立,昂首挺胸,嘴微张,尾巴上翘。器物的右部下端有缺口,切面整齐,而且在右部的中段还有小部分纹饰,所以这件器物应该是完整金箔的一部分。





对鸟纹铜饰片




1988年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出土。

底长12.5厘米,高11厘米。


整体轮廓呈等腰三角形,系用一整块铜片镂雕而成,主图案位于中央,为两只凤鸟衔胜侧身相对而立。鸟上各有一支四叶忍冬纹,凤鸟与三角两侧边之间以及铜饰片的底边上凿有等距离小孔。两侧边镂雕成火焰纹,顶部雕成一鸟,侧身展双翅状。



03

精致的“小玩艺”


在大同的北魏墓葬里出土了很多“小玩艺儿”。看似很小的生活用品、饰品,却由此让我们窥见一代王朝盛世里王臣贵族的精致生活。


一把小剪、一个铜铃、一把小刀、一个铜镊子、一个铜耳挖……也许在生活里它们并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却用完美的造型和精雕细琢的工艺折射出那个繁盛时代里人们的安逸与享受。










盘点了好几期北魏的宝物,小伙伴们在后台留言:“原来大同是这样的大同,北魏是这样的北魏!繁华的大都会里有着你无法想象的现代时尚。”其实何止这些,下一期,小编为你呈现北魏时期的“劳斯莱斯”,贵族的“豪”也是能惊到你的下巴滴~~


搬好小板凳,相约下周六,

我们一起说说 北魏豪车 !

栏目题字:杜鹃

摄       影:景行大同   李航

文案编辑:贺英

资料提供:王雅玲 王利霞




©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责编:王宇

审核:邓琳

监制:刘双英

大同日报社新媒体矩阵

所刊发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发

但是一定要注明出处呦~


● 穿越1500年,你会说的最高级的情话是这些~~

● 成吉思汗孙女与高僧的别样馈赠,你可以有多种猜想……

● 1500年前那抹迷人的大同蓝来了

● 孝文帝让一个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带着一支“军队”下葬,不怕他“反了”吗?

● 撑起一个王朝的铁血与壮丽,它却萌到化~~

● 大同1500年前的石雕,已是霸气外露、王气满满⋯⋯

● 琅琊王家的漆屏之侧,藏着怎样的历史风云


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